铭记历史才能砥砺前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进一步铭记抗战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抗战精神,故城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挖掘县内抗日战争故事,在“衡水故城检察”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抗战烽火 家国记忆】栏目。 本栏目将通过连载县域内抗战故事,以检察视角,回顾抗战中对正义的捍卫、对民众权益的守护,能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今日检察工作的初心——传承那份在艰难岁月中不曾动摇的法治信念与责任担当。通过挖掘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抗战记忆,既能让家国情怀在具体叙事中落地生根,也能让检察人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践行新时代的使命。 作者范朝利,男,1914年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第十师二十九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五十三团副团长,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参谋长,三八五旅参谋长,东进纵队参谋长,冀南军区参谋长,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五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军副军长,建国后,任川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兵团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42年4月29日,是个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我冀南军民像一把锋利的钢刀,英勇无畏,浴血奋战,斩断了日寇的“铁壁”冲出了敌人重围。那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景,至今仍不时地在我脑际萦绕。在纪念四·二九”反扫荡45周年之际,我作为这次反扫荡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特将当时情况记述下来,借以向英勇牺牲的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同时也勉励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继续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不断做出新的贡献。冀南地处华北平原,东可控制津浦路,西能扼制平汉路,是中国南北交通之咽喉地带。它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素负盛名的“金南宫、银枣强”就地处冀南腹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攻占了德州、邯郸,为达到全部统治冀南的目的,首先控制了德州至邢台、临清至邯郸两条东西交通线。同时又使用“以华制华”的手段,笼络民族败类,成立了“治安维持会”,大量收编土匪、地痞、杂顽武装,组织伪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按着我党中央地部署:1938年初,我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挺进冀南,放手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到年底冀南的大部分县抗日政权建立起来,形成了横跨河北、山东两省,西起平汉线,东至津浦线,北至德石路,南跨漳河、卫河,具有50多个县,一万余人基本武装力量的冀南抗日根据地。在这个广大地区内,我们消灭、瓦解了数万匪顽武装,肃清了日伪势力,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使日寇陷入了我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1942年3月初,冀南军区召开了全区对敌伪军工作会议。总结瓦解敌伪军的经验,贯彻落实一二九师发出的《冀南要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关于“以政治斗争为主,以军事斗争为骨干”的对敌斗争方针》的指示,部署了春季对敌政治攻势。转移计划确定后,天色已晚,各部队便按计划开始行动。我们将骑兵团的200多匹马集中起来,分配给伤病员和地方机关中年龄较大、体弱的同志。而后军区机关、区党委、行署机关、一二九师骑兵团、军区特务团等约1000余人,开始向西北转移。当先头部队经过军营村时,听到军营街上的日本鬼子正在“伊里哇啦”地讲话,知道这村里有敌人,便派部队在村头警戒,大队人马从村外绕道通过。当我们的队伍快要过完时,敌人可能听到了我们行进的动静,就朝村外胡乱放枪,听到枪声,我们的人员便改道从军营东北的大沙林子里悄悄通过了。从军营往西北就是我们的游击根据地了,我们避开村庄,沿田间小路前进。午夜时分,已顺利地赶到了冀王滩。为了减少目标,我们决定让区党委、行署机关及其它的地方同志去李瓦窑一带休整;军区机关则继续向北前进到张秀屯一带。与此同时,传来临西包围圈的消息:在威县以南之香城固、下堡寺一带,我七七一团、十一团的五个连及时跳出了日寇另一个包围圈,未受损失。其余经与敌人激战后,亦突出重围。至此,敌人的“四·二九铁壁合围”已全部被我冀南军民突破,冈村宁次密谋策划的“围歼”计划彻底破产了,在此之后,我机关部队在突围时失散或被群众掩护起来的人员多数都陆续归队回到机关。我冀南党、政、军首脑机关及主力部队突出重围以后,敌人调集兵力堵住缺口,我一部分人员及地方干部,乘机从东面顺河堤转移出去。还有一部分人员仍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敌人将包围圈迅速缩小,我被困人员多次实施突围均未奏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志牺牲了;有些同志被打散了;多数同志被人民群众掩护起来。最后合围点集中到了武城西北的霍庄一带,敌人在各村到处进行搜捕,因没有抓到我冀南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便恼羞成怒,对抓来的少数干部与“可疑人员”、无辜群众进行了大肆屠杀,仅在霍庄一村被万恶的日本鬼子用刺刀挑死的就达100多人。
敌人的“四·二九铁壁合围”的阴谋,是极其恶毒的,但经过激战,我冀南党、政、军机关及主力部队突出了重围,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了。在突围中我军共击毙鬼子300余名。然而,我方也牺牲了干部、战士、伤病员300多名。我方许多优秀的干部、战士在这次突围中光荣牺牲了。如在临西包围圈突围时,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杨洪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新四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十团团长陈子斌,十一团政委桂承志;又如在武城西包围圈突围时,骑兵团特务连连长张兴德,武城县公安局局长梁振芝等,为国捐躯,我们和全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冀南的党是坚强的党,冀南的军队是英雄的军队,冀南的人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他们没有被敌人的凶残所吓倒。“四·二九”合围以后,我们根据一二九师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指示,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精简机关,充实作战部队,派出小股部队深入敌后,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地打击敌人,顺利地度过了难关,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范朝利将军的“四·二九”反扫荡回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绝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力量。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他们以灵活战术顽强抗击,用热血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作为检察干警,这种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精神尤为珍贵。我们要像先辈们那样,在办案中坚守法治初心,面对复杂案件不退缩,面对歪风邪气敢亮剑。要把革命精神转化为履职动力,以严谨态度办好每起案件,用实际行动守护公平正义,让红色基因在检察岗位上代代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