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公益诉讼
《检察日报》:故城县检察院《尘封的珍贵文物闪亮登场
时间:2024-11-2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10月20日,《检察日报》头版刊登了《尘封的珍贵文物闪亮登场》一文,对故城县检察院借助“府检联动”机制,与文物部门联合行动,让文物“活”起来的相关工作进行报道。以下是报道内容。

刊载原文:
尘封的珍贵文物闪亮登场
本报讯(记者肖俊林 通讯员贾凡平)“这是唐代黄釉执壶,是中国古代由制陶向制瓷过渡时期的典型器物代表,出土于京杭大运河故城段……”日前,在河北省故城大运河博物馆内,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精美文物随着讲解员的讲述,呈现在观众面前。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些熠熠生辉的文物还混杂存放在文管所的仓库里,被岁月的尘埃掩盖。

  今年4月底,故城县检察院依托设立的大运河检察公益保护工作站开展工作时发现,故城县文物部门的大量藏品“长眠”库房,数目不清,更没有条件展出,无法发挥文物本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部分文物甚至不能得到妥善保管。

  “大运河故城段是大运河流经县域最长河段,水利文化遗产丰富,燕赵齐鲁文明交融,博物馆库房里存放着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藏品,但我们人手少、资金有限,暂时没有条件向公众展出,难以实现对文物藏品的活化利用。”面对检察官的询问,故城县文物部门负责人道出了困境所在。

  经过研判,故城县检察院决定与文物部门联合行动,让文物“活”起来。今年6月,故城县检察院借助“府检联动”机制,先后组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磋商会,推动解决布展资金20余万元,扩大展陈面积700平方米,并协助文物部门整理馆内文物100余件。为增加展馆的地域色彩和文化氛围,该院推动文物部门实地踏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口挑水坝等各类文化遗迹20余处,向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咨询10余次,在构思陈列方案、设计陈列内容等环节提供检察智慧。

  如今,经过检察机关与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散落的瓷器、蒙尘的照片、闲置的古船和老物件等藏品被清理盘点、精心维护、妥善保存,系统展示大运河故城段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的运河风物展厅对外开放,包括唐黄釉执壶、宋定窑白釉刻花碗在内的40余件珍贵文物首次与观众见面。



检察长信箱
12309中国检察网
公益诉讼
新浪微博
故城检察微博故城检察微博 故城检察微信故城检察微信
河北省故城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